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SC2008]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回顾及发展——上海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专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6/6 16:19: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最早在1929年用于诊断,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n首次在人体进行了心导管检查,并于1956年与Cournarnd和Richards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20世纪50年代心血管造影结合心导管检查进行,出现选择性心血管造影,1959年Sones 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诊断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最早在1929年用于诊断,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n首次在人体进行了心导管检查,并于1956年与Cournarnd和Richards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20世纪50年代心血管造影结合心导管检查进行,出现选择性心血管造影,1959年Sones 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诊断冠心病。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Charles Dotter发现造影导管随导引导丝通过狭窄处,髂动脉血管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次年他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外周动脉成形术。1977年Gruntzig用带球囊心导管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冠心病。国内最早的介入治疗是经静脉置导管电极入右心室行人工心脏起博,1968年我们植入了第一例埋藏式起博器。1973年4月我们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是国内现代冠心病介入诊断的开端,现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20世纪80年代末又出现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这种血管内超声检查利用安装在心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在血管内发射和接收高频超声信号,清晰显示管壁结构的厚度,官腔大小和形态等,甚至可以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壁形态、斑块是否稳定及官腔狭窄程度,是一项对诊断“金标准”的补充,并且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当前国内已广泛开展介入治疗技术,用于重建冠脉血流者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膜旋切术、冠状动脉内膜斑块旋磨术、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等。经皮主动脉和周围动脉血运重建术也已广泛开展。经皮瓣膜成形术,包括: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等,治疗瓣膜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经皮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纠治术,包括:动脉导管未闭的关闭术、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也都已开展。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除用临时或永久性各种模式的起搏器以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外,已发展到用起搏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安置,可以感知患者是否发生快速性窦性心律失常(或和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并予以电复律或除颤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右房多部位起搏或双房同步起搏可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不过对大多数房颤患者,心房起搏的治疗仅是辅助性治疗。用电、冷冻、超声、特别是射频消融或隔离异位兴奋灶和折返通道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也已广泛开展,对房室间旁道或房室双通道所致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对心房颤动、扑动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其疗效在不断提高。

心血管病介入诊断技术是有创性诊断技术,曾经不受患者的欢迎。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也是有创性但与外科手术治疗比较其创伤性小,实属微创性的手术,因此颇易被患者接受,使得有些外科手术治疗已被介入治疗所取代。介入治疗本身的不断发展,使它的适应证不断扩大,能用介入治疗解决问题的病种不断增多。如双室起搏使心室收缩,再同步治疗有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向冠脉的间隔支注入无水酒精引起肥厚间隔肌局部坏死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性冠脉血运重建术已用于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阻塞;消融心房颤动病灶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其疗效在稳步提高。介入性瓣膜病治疗已发展到置入人造瓣膜的阶段,可见介入治疗已成为继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之后的治疗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心血管疾病介入陈灏珠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