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CIT访谈 | 葛雷教授:中国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治疗现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8/3/27 10:36:22    加入收藏
 标签:  关键字:慢性 完全闭塞病变 PCI治疗 

  编者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是本届CIT 2018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治疗现状”的精彩演讲,《国际循环》就相关话题特邀葛雷教授进行了专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雷教授
 
  《国际循环》:近年来,新型介入器械的出现和介入技术不断提高,CTO治疗仍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点和热点。请您谈谈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葛雷教授:CTO的确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十几年前,很多医生和医院都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做CTO,因为其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CTO的介入治疗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现在,介入不但做CTO的临床工作,而且还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CTO的研究方面,这一点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即使做很多例CTO,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持,有时未必能给其他术者或是患者带来更多益处,所以研究也很重要。我们也可看到一部分术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CTO技术上,希望对一些传统的技术进行改进,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期望能够在使用现有技术,同时利用影像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医生和厂家都作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包括IVUS系统的改进,微导管的改进,CTO预测因素的研究等。相信,这些研究对以后其他术者都有很大帮助。
 
  近几年,无论是CTO的临床技术,还是研究方面,与前几年相比,很多医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我认为,这也是CTO介入治疗亟需规范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医生想挑战CTO, 尝试做一些复杂病变,这是好现象。但由于治疗不是非常地规范,使得手术成功率没能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却有一定增加,这需注意。
 
  《国际循环》:请您谈谈与国外CTO介入治疗相比,我国的CTO介入治疗技术具体有哪些差距,可从哪些方面有效改进和提高?
 
  葛雷教授:我在CIT主会场汇报了中国CTO club的注册研究数据。从2016~2017年的变化可以看到,这两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器械使用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没有太大差异。而国外,例如欧美、日本的手术成功率数字上有一定差异。也就是说,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还需做更多工作。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外一些先进的器械未能及时引入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很多术者技术水平很高,但没有先进的器械,复杂的手术完成不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CTO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其次是,手术的规范化。很多术者在尝试CTO,但手术成功率并不高,因为不够规范。 正如本次大会上我报告的一个数据,目前对侧冠状动脉造影的比例仅为50%左右,这个比例不高。一位成熟的术者在进行CTO介入治疗之前,就应进行对侧冠状动脉造影,这个比例可能亟待提高。另外,多排CT、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比例不高。因此,诸多原因造成了现在CTO成功率这两年的比例徘徊在80%左右。相信,随着器械的及时使用,器械的进步,术者能改变理念和观念,用开放的心态向其他术者学习,CTO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国际循环》:CTO病变有很多种,不同类型患者获益和风险不同,根据您的经验,临床上决策CTO病变患者是否进行PCI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葛雷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CTO的PCI治疗如何选择患者也是经常谈及的问题。现在,很多医生对做CTO很感兴趣。但我认为,需要严格筛选合适的患者,并非所有CTO都需开通。如果患者有与闭塞病变相关的临床症状,例如有心绞痛、心力衰竭、相关的心律失常等,毫无疑问,应该开通CTO病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比例,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给患者带来获益。但如果患者CTO没有相关临床症状,建议患者做运动平板试验、同位素心肌扫描,甚至个别患者应做心肌活力的检测,如果这些检查结果都是阴性,那这类CTO病变不需开通。所以,并非所有CTO都值得去开通,怎样筛选才是最关键的。
 
  另一方面,从冠状动脉造影考虑,如果CTO支配心肌范围很少,即为非常小的分支血管,毫无疑问,这类CTO不需开通。因此,在CTO介入治疗之前,作为一位临床医生,不仅要关注冠状动脉造影,关注闭塞血管,还要关注除了血管之外的患者临床情况,有无开通指征,开通以后是否能真正获益。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