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HRS2019丨多角度思考,全方位解读,共话心脏植入器械进展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9/6/24 10:34:0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9年6月21~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

  引 言:2019年6月21~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围绕心脏植入器械相关的前沿热点话题,设置为期三天的“心脏植入器械论坛”,众多心脏介入领域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就心脏植入器械的前沿进展、最新成果和技术经验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带来一场知识盛宴。
 
会议现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全球CIED的数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心脏器械植入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治疗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治疗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改善心力衰竭,以及预防心脏性猝死等。
 
  心脏植入器械论坛的首日以“心脏植入性器械的新进展”为主题,邀请全国在心脏植入器械中植入数量、规模、学术水平等先进中心的专家就我国在心脏植入器械领域中临床实践的经验、体会作精彩的主题演讲,其中,既有指南解读、案例分享、又有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内容丰富而详实,给与会同道以启发和教益。
 
  2018 AHA/ACC/HRS指南解读
 
  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对2018 AHA/ACC/HRS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起搏器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LVEF35%以上的人群中作用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氏束起搏和无导线起搏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其效果仍需更大样本的RCT临床研究证实,更多在真实世界中进行临床实践的评估。
 
 
  经静脉室间隔内起搏左束支夺获的特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分享了一种新的经静脉起搏技术——经静脉室间隔内起搏左束支夺获,其通过左束干或其近端束和间隔心肌的起搏捕获,通常在低输出(<1.0V/0.4 ms),捕捉近端左侧传导系统,可用于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经静脉室间隔内起搏左束支夺获解决房室传导阻滞和LBBB患者的治疗问题,是远端和深部起搏的关键技术,但手术操作仍需进一步进行标准化。
 
 
  CIED植入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患者CIED植入围手术期血栓、出血、感染等均处于较高水平,抗凝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上海长征医院廖德宁教授强调,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华法令或NOACs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短期安全有效性相似。NOACs具有更加可预测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具有简化围手术期抗凝处理,缩短抗凝间隔时间的潜力。同时,采用非间断抗凝策略时,与华法令相比,NOACs可降低38%的主要出血事件。
 
 
  无导线起搏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广平教授指出,无导线起搏是传统经静脉起搏方式的重要补充,对特定人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起搏方式。无导线起搏再小型化和更长寿命设计仍必要,全同步化的全或部分无导线起搏将是ICD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S-ICD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近年来,S-ICD在中国已获得快速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教授分享全皮下ICD技术的应用前景,自2014年中国医学科院阜外医院完成第一代S-ICD在中国的首例植入,至今已有15个省市30家中心植入S-ICD共91台,截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结果安全可靠。S-ICD是一项正在发展的ICD新技术,可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更多的普及到临床,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磁共振兼容CIEDs的应用与管理
 
  对磁共振兼容CIEDs的应用,北京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表示,CIEDs患者MRI检查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起搏医生、放射影像医生以及程控随访医生各有职责,从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多方面进行干预。但目前医务人员对MRI兼容起搏器术后患者行MRI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正确检查流程认识不足,需加强培训,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起搏器在房颤中的作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张钲教授指出,研究发现起搏器诊断的AT/AF事件是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风险的预测因子,其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风险约升高2.5倍。同时,起搏器记录的房颤负荷时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因子。因此,准确的起搏器AT/AF诊断可以辅助及早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可尽早启动房颤治疗进程,减少卒中风险。
 
 
  CRT适应证的变迁与发展
 
  CRT的发展经历90年代的摸索阶段、2000年的尝试阶段、2005年的标准治疗阶段、2012年的规范治疗阶段,直至2018年开辟新的植入位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王冬梅教授表示,CRT指南的变迁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尽善尽美、任何一项技术都需不断改善、任何一项技术都会经历波折和任何一项技术都要持续检验。指南的作用是指导实践,实践的作用是完善指南,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除对心脏植入器械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热烈探讨,论坛还围绕CRT与ICD植入后管理、起搏器特殊功能解读、CIED相关感染的诊断与处理、CIED常见故障与处理和希氏束/左束支起搏临床应用进展等方方面面展开交流,为与会同道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与会专家合影
 
  此次心脏植入器械论坛不仅仅是展示最新心脏植入器械、心律失常领域最新的成果,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与会专家生动细致的报告,与会学员获益匪浅,收获满满,对心脏介入领域的知识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CHRS2019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