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CIT2008]大声为药物洗脱支架正名
作者:刘兆平霍勇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8/3/19 9:17:00    加入收藏
 标签:研究纵横(专题)  关键字:药物洗脱支架 DES 刘兆平 霍勇 

刘兆平  霍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策略和技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继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技术后的又一里程碑。与任何新技术一样,DES的发展同样一波三折。其诞生伊始,由于降低再狭窄的显著作用,在临床上获得了大量应用。之后由于对支架内血栓的担心,在公共媒体的介入下,DES应用问题甚至超出了专业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随着广大医生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的冷静再审视,现在应该到了更加客观评价DES的应用、为其正名的时候了。

现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均提示DES较裸金属支架(BMS)显著降低主要终点的风险,特别是减少靶血管血运重建的需要。这一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其减少血管内膜增殖,降低再狭窄风险的结果。有学者认为再狭窄是相对良性的过程,一般仅引起心绞痛,而支架内血栓则是致命的,因此质疑与BMS相比DES是否可带来临床净获益。事实上,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再狭窄不仅导致劳力型心绞痛,相当一部分患者(36%~53%)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EMI和NSTEMI),因此再狭窄不仅仅是“麻烦”,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在此意义上,DES所带来的临床获益不容置疑。

目前无任何RCT结果表明DES存在安全性问题。无论是在稳定性心绞痛、NSTE- ACS还是STEMI情况下,均未发现DES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BMS。进一步考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时间可发现,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术后>12个月)的发生率DES高于BMS(尽管死亡和心肌梗死风险并未显著增加),这很大程度上与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关。一项入选了4666例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在24个月的随访期内氯吡格雷应用情况是DES而非BMS死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的预测因素。因此在2007年底ACC/AHA发布的PCI重点更新指南中强调术前评估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对于具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临床特征或多枚支架置入、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等手术相关因素的患者,在DES术后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超过12个月是合理的。

对于DES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来自荟萃分析的结果。在ESC 2006年会上Camezind和Nordmann分别报告的两项荟萃分析显示3年的随访期内终点事件(死亡或心肌梗死)风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显著高于BMS。这两项研究均是基于已发表研究的数据,对其结果的解读见仁见智。而在FDA关于DES安全性的工作组会议上,Stone、Kastrati等人的荟萃分析则是基于患者个体数据。Stone等人的数据显示SES与BMS相比4年的累计死亡、Q波心肌梗死风险无显著增加(HR=1.30,95%CI:0.91~1.86)。Kastrati等人的研究包含了14项试验,与BMS相比SES死亡(HR=1.03,95%CI:0.82~1.30)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HR=0.97,95%CI:0.81~1.16)均无差异。

因此,在既往已有临床试验证据的适应证(on-label)中应大胆广泛应用DES,在尚未证实的适应证(off-label)中,DES的应用也绝非禁忌,应进一步设计大规模RCT进行探索。总之,DES尽管不是十全十美,但确实是冠心病治疗的最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更广泛的使用DES将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